府城拾遺-台南古城遺跡記錄

dsc_4122 

百年府城,歲月百年,汝生在府城,活在府城,豈知府城多少事?

一個從小生活在台南府城古都的人,或許終其一生都不了解他生活的這塊土地上有過多少的歷史變遷。幾百年前的府城,與幾百年後的府城是否又一樣呢?時光能牽動歷史的變換,或多或少只是你感覺不出來。而台南府城,經過幾百年的變化,從荷蘭、鄭成功、清廷、日據直到光復,說長不長的幾百年間,你可知她真的變了很多…

tainanhistory

<這是自製的台南古城與現今街道的對照圖>

oldtainan_new

<上面是2015年透過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中心所重新定位的地圖>

豐富的台南古今地圖對照: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ainan.aspx

台南府城,可以說是在台灣發展史上相當重要的一個起始點,不僅是起始點,更是台灣海地陸化的代表,整個府城佔地的變化與發展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羊仔雖然不是台南人(南投人是也),但生活在這裡,工作在這裡,加上喜歡研究這些古老的東西,所以就邊查資料,邊跑遺址把這一切記錄下來。

府城地域演進–各個年代不同的府城:

tainan002

1752年  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臺灣縣城池圖

由此圖可知,府城之外城牆一開始是用竹子(刺竹)所圍起來的,而且有沒有發現?沒有大西門!因為大西門的位置是個海口,通台江內海與外部鯤鯓海地對望,所以並沒有建造大西門。

tainan001

1807 年  台灣縣境圖

由此圖可以看見,大西門已經出現了,因為大西門是於西元1788年才建立的,因面臨台江內海,所以將大西門向後退縮一百五十餘丈來增築大西門。

tainan003

1807 年  謝金鑾<續修臺灣縣志>臺灣縣城池圖

1791年,府城之木柵城牆改建成土造主城完工,而成以上這1807年所繪的樣子。

tainan004

1900 年  臺南城圖

台江內海的消失

西元1823年,台灣西南部經歷了一場驚人的暴風雨,導致曾文溪河道改道注入台江,因使泥沙淤積越來越嚴重,也因為如此,使的大西門外至鹿耳門間之台江漸漸成為陸地。鹿耳門港因泥沙淤積而廢港,但安平港道卻因之河道沖刷而加深。

台江範圍:

taijan

北自歐汪溪口(今臺南縣將軍鄉山子腳西邊),南伸至卓加港(今臺南縣七股鄉篤加),後東彎至含西港(今臺南縣西港鄉蚶西港)、西港仔港(今臺南縣西港鄉西港)、菅寮港(今臺南縣安定鄉管寮)、直加弄港(今臺南縣安定鄉安定)、灣港(今臺南縣安定鄉港口,即當時灣港港口,亦即目加溜灣港之港口) 、洲仔尾(今臺南縣永康鄉洲仔尾)、柴頭港(或寫為草頭港,今臺一省道臺南縣市交界處)、歷郡城(今臺南市區)西邊至南郊瀨口(今臺南市南郊鹽埕南邊)。臺江內海西邊為外圍沙嶼,由北南分別是加老灣(海翁線)、隙仔嶼、北線尾、鯤身嶼(一至七鯤身),形成一長串細長的沙堤。沙堤中斷處則有海口,當漂沙經沖開而濬深時,即為良港,否則漂沙淤積,陸連成洲,頓成廢口。

其實,整個台江可分為兩個內海(瀉湖),其它倒風內海是由古曾文溪三角洲向西北延伸而成蕭壠半島與蚊佳半島,將沿海區分為倒風內海與台江內海。倒風內海的範圍大約為今天的北門區、學甲區、鹽水區、下營區、麻豆區左右。

資料來源:http://www.ldm.leader.edu.tw/taikan/%A5x%A6%BF%BDd%B3%F2.htm

更多照片:http://photo.openluck.net/#/content/pro/tainanhistory/

 

府城抬遺

1、大東門:

dsc_3243

dsc_3252

大東門之內門-迎春門。

dsc_3244

dsc_3248

大東門之外門-東安門。

以下是大東門舊照:

14d35c9ed45e84 149da1928ae67b 149da1929380d2

 

2、東門殘垣:

dsc_3994

dsc_3995

dsc_4116

東門路一段156巷23號南側,聽說延線尚有部份城牆在人家的家裡,所以看不到。

後來該古蹟的主人正好要出門,打過招呼後,主人建議我們把鐵欄桿搬開再拍會比較清楚,真是感謝吶~ ^^

dsc_4096

dsc_4094

這是另一段東門的殘垣,在隔壁的巷子中,光華街225號的對面。

3、小南門:

dsc_4045

dsc_4047

小南門現址碑,位於開山路與樹林街路口。

tainan_old_ss

小南門古照。可以看出小南門是有甕城的。

dsc_4176

小南門上的門額,現存於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小西門附近的歷史博物館前。

關於小南門:

位於開山路上的小南門,於一八九五年中國與日本簽定馬關條約後,是日本進入佔據府城的城口。

當時,台灣首都為府城,且全台唯一一支政府正規軍,劉永福將軍的「黑旗軍」也是鎮守府城。但就在日本從北一步一步清除反抗義軍往府城來,並攻下台南縣包圍府城的這個時候,劉永福將軍趁夜巧伴婦人,由安平逃回廈門,以至府城軍民群龍無首。後府城士紳怕日軍血洗府城,因此商請英國牧師「巴克禮牧師」與「宋忠堅牧師」前往日軍主帥「乃木將軍」進行協議,主要協談府城人民開城議和,但勿血洗府城一事,後巴克禮牧師不負眾望與日軍達成協定,解救了府城居民,而府城百姓即開小南門迎日軍入城。

4、南門殘桓:

dsc_4041

dsc_4044

位於台南女中後方的樹林街上。

更多的照片都在:http://photo.openluck.net/#/content/pro/tainanhistory/

5、大南門:

dsc_4122

dsc_0104

dsc_0115

現址於南門路上,於樹林街的轉角公園,旁有碑林,是全台唯一的有甕城的城門。當年台南府城共有五個城門有甕城,包含小東門、大南門、小南門、大北門以及小北門。

dsc_2205

清廷兵示碑。

這是道光二十八年六月清廷所公佈的告示,府城每個主城門皆有,其內容為:農商負販車牛往來不許兵役勒索特示。

是相當少見的城碑喔~

tainan_old

古時的大南門照。

更多的照片都在:http://photo.openluck.net/#/content/pro/tainanhistory/

以下是大南門舊照:

14d35ca32e7a32 149bbb845ab5e9

 

6、南門殘桓二:

dsc_4126

dsc_4127

位於南英商工北側樹林街外牆地上突起處。

7、小西門:

dsc_4048

原城門已遷至成功大學光復校區的小東門域垣旁,原址應在西門路一段761巷的巷口。

dsc_4168

dsc_4173

 

小西門舊照

14e4a6f2ebb223

 

154922cfab6ef1

更多的照片都在:http://photo.openluck.net/#/content/pro/tainanhistory/

8、大西門:

154922cf62f4d3

<上圖:舊時大西門照>

唯一消失,連個碑都找不到的主城牆,最後建造的城門,卻也是最早被拆除的城牆。

jgt

<大西門外的接官亭圖>

接官亭現今位於台南市中西區和平街90號「西羅殿」(清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建)的對面。

1752年,府城地圖上仍無大西門的影子。

1775年(清乾隆40年),知府蔣元樞在舊柵內另築新柵,加高三尺,增加小西門/靖波門一座,還是沒大西門。

清乾隆53年(西元1788年),台灣「林爽文事件」爆發,將府城木柵城改為土城,向東退縮約五百多公尺建大西門,也就是現在民權路和西門路的路口,水仙宮門牌處。

『記』,清乾隆53年,福康安 平定林爽文之亂,皇帝諭令台灣府廳各縣皆改建城垣,知府楊廷理就原有東南北三面的木柵城改建為土城,周圍長 2520 丈,西面部分因面臨台江內海,故退縮一百五十餘丈,增築大西門/鎮海門。(清朝一丈約3.5公尺,一百五十丈約五百多公尺)

清光緒33年,日本明治28年(西元1895年),為擴建台南市街道而將大西門,以及相關城牆拆除。

 

9、小北門:

dsc_4051

位於西門路上的民德國中校門口。

dsc_4174

dsc_4175

小北門上的門額。

清乾隆元年(西元一七三六年)台灣府城(即今台南市)興築石門七,此即其中之一的小北門,又稱「鎮北門」。民國六十九年(西元一九八○年)本校新建學生活動中心,本件門額始出土,卻已殘缺,僅存落款年代與「鎮」字。而「北」字隱約可辨。乾隆元年所立城門額,今日僅存東安門(即大東門)立於原址。

以下是小北門舊照,右後方依約可見小北門的甕城小門。

154922cf76e628

 

10、北門殘桓:

dsc_4052

dsc_4053

位於西門路四段16巷39弄80號對面,立人路三五零巷已經是舊地址了。

 

11、北門殘垣二:

大北門附近的三合土土牆基本上是沿著燕潭的西、南側而建的。

dsc_4151

dsc_4154

位於中山公園內,燕潭南側。

<以下為九十八年一月二十日補充>

在堪視燕潭週圍時,除了上方的明顯城垣之外,羊仔順著燕潭南側週圍向大北門方向行經的路線上,似乎又發現現了三段北門城垣的地基,由於北門城門向西面延伸後,是沿著燕潭而建的,而這三段又正好在延線的城牆走向上,與第一次發現的明顯殘垣是相連的,因此這三段應同為殘垣沒錯。

(段一)

dsc_4567

dsc_4569

(段二)

dsc_4573

dsc_4575

(段三)

dsc_4587

dsc_4601

為了求證是否同為相同材質,羊仔先回確認是殘垣的牆跡尋找線索:

在殘垣上除了蚵殼外,就是貝殼了,這是先前建造城牆時所一定會加的材料,主要是石灰質(碳酸鈣)。

找到了,就是這個!在牆中的貝殼。(原城牆遺址)

dsc_4595

接著回到疑似牆址的地方,其散地週圍與地牆上,均有相同的貝殼與蚵殼,可見在建材上是相同的,同時與大東門附近的城牆建材均為相同,而台南主城當時的建材的石灰來源亦是蚵殼與貝殼沒錯。

dsc_4588

dsc_4602

可見沿線這三段地牆基,真的非常可能是北門城牆的城基喔!

除此之外,也在四周發現不少疑似當代瓷碗、盤的東西,不會建城時連這些破碗與盤子全都丟進去一起充當材料吧?真是物盡其用!

dsc_4603

在查閱:http://www.tncomu.tn.edu.tw/modules/tadbook2/view.php?book_sn=16&bdsn=743&op=fullscreen

之後,更可以證明羊仔的推斷沒有錯,而且該網頁上方的那個靠近防空洞的遺跡,是羊仔真的無法確定而沒有拍下來的另一段,有機會再補上。

<以上為九十八年一月二十日補充>

上方屬於台南公園內的城牆遺跡,在2013年被台南市工務局給剷平,原因是工人不知道,我看連工務局也不知道…一整個很誇張!!

 

12、大北門:

dsc_4056

位於北門路與小東路的路口。

s_door

154922cf378539

大北門拆除前原貌。

幽北門外             風雲月跡

廣寒應尤在,半月沉江海

百年石不枯,獨徊燕潭外

 

13、小東門、殘垣:

dsc_4156

dsc_4157

dsc_4158

位於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內,勝利路旁。

一旁是從大老遠的西門路搬過來的小西門城門。

以下是小東門舊照:

154922cf93df0d

 

14、東城牆殘垣:

依資料所示,在南一中本部靠西側的圍牆車棚處尚有一東門城的殘址,但羊仔跟太座去繞了一圈還是找不到…有機會羊仔會再潛入南一中校園一解謎底!

東城牆殘桓位置

東城牆殘桓位置

 

更多的照片都在:http://photo.openluck.net/#/content/pro/tainanhistory/

 

府城拾遺外番記-五條港

府城五條港系由舊台南運河所牽繫而出的,大西門外繁華港商之地,有機會再來研究~

先補上兩張舊五條港所在位置圖。

圖一、五條港所在位置與城門位置。

5tiau

圖片來源:http://sixstar.cca.gov.tw/blog/rivers5/mapGuideAction.do?method=doCommunityMap

 

圖二、五條港各港口詳細位置圖。

5tiau2

圖片來源:http://boylondon.pixnet.net/blog/post/46813292

16 comments to “府城拾遺-台南古城遺跡記錄”
16 comments to “府城拾遺-台南古城遺跡記錄”
  1. 我看了一堆介紹”台江變遷”的書籍, 為了”台江”的範圍到底有多大而傷神; 就在這時, 我竟找到閣下這篇文章, 一切迷惘就此豁然開朗!!~~~

    真是感謝你這篇圖文並茂的整合資料, 我這就介紹其他友人來看看喲!!… 祝你週末愉快!!~~~

  2. 您好!
    在下是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的學生,因為課程關係,需要做一份報告,我們這組決定要做「古城牆」,所以…..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引用一些您的文章及圖片???我們會註明來源出處,不知道您能否授權給在下??

    • 咦~~~真的內!@@”
      而且現在很多不起眼的遺跡都有加告示牌了。
      大大的資訊實在來的太好了,在下有空再去補記錄,都那麼明顯了,應該不會再找不到了!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